一個智者和一條豬,一起去旅行。他們來到了一個小鎮。鎮上有一個孩子,不小心打破了一個碗,湯灑了一地,孩子的媽媽大聲吼叫:"笨豬。"

  豬嚇了一跳,問智者:"那個孩子是豬嗎?"智者說:"喔!不是,那是一種形容詞,就是說,那個孩子笨手笨腳的,才形容他像"笨豬"。"豬迷惑的看著智者。
 
  突然,路邊攤子有一個光著上身的爸爸,用他粗壯的手掌,推著在旁邊睡覺的孩子,說:"起來,起來,懶豬。"豬又嚇了一跳,問:"這個孩子也是豬嗎?"智者說:"哦!不是,在人類中,形容一個人實在很懶,我們就叫他"懶豬"。"豬仍然迷惑的看著智者。

  這時候,又有一個女人,披頭散髮的揪著一個男人,另一隻手,狠狠的甩了男人一巴掌,大聲叫罵:"豬八戒。"豬揉揉眼睛,仔細的看著那個男人,又問:"咦?這個男人,也是豬的一種嗎?"智者笑著說:"當然不是,這個男人,因為好色,所以才被稱為"豬八戒"。"豬不明白的說:"為什麼你們人類,罵人的話都叫豬呢?"智者說:那是因為人類是動物中,最聰明的;而豬比較笨,所以笨豬比笨人更笨,形容人很笨時,用笨豬還是比笨人來得恰當。
 
  智者和豬繼續旅行。他們來到一個叢林,天黑了,下著雨,叢林裡有一間鎖著的破屋,智者和豬,決定在屋裡過夜。智者面容優雅的對著豬說:"現在我得運用智慧,把鎖打開。"智者從背包裡,掏出一根細鐵絲,對準鎖孔,來回摸索,神色自然而從容。豬在門邊,東張西望。

  半個鐘頭過去了,智者的鐵絲扭歪了。智者又拿出一根較粗的鐵絲,在鎖孔裡,用力攪動;另一隻手,握著門把,不停的轉動,額頭上,有幾滴汗水滴了下來。豬在房子的四周,東張西望。

  一個鐘頭過去了,智者的鐵絲扭斷了。智者很有學問的說:據推論,這個鎖裡面一定是生鏽了,我有別的辦法。智者從背包裡,找出一把鋸子,在門把四周,畫上一個正方形,對著線仔細的鋸。

  豬,不見了。

  雨不停的下,智者臉上沾滿木屑和汗水,門把旁邊開了一個漂亮的方形小洞,智者的手,穿過那個小洞,用力的把鎖掰開,"ㄍㄨㄞˇ!"一聲,門開了。智者面露得意之色,拍拍身上的灰塵,很快的,臉上的笑容不見了。

  智者看見,豬躺在屋角的一個小床上,翹著腿,優閒的對他說:"後門沒鎖。"



  <資料來源>文/邱惠瑛。兒童日報第六版。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十八日。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 輔導系的同學,對這篇文章一定不陌生。
 嗯,這是大三時修吳英長老師的"教學即輔導"第一堂課的講義。
 上過吳老師一學期的課,這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,
 大概正因為是第一堂課吧!
 但我確實喜歡這篇文章引申出的簡單卻又教人深省的意涵。
 每當聽到"豬"被拿來當作罵人的話語,
 或是自己不小心脫口而出:"豬頭!"時....
 我就會想起這隻聰明的豬,然後心中不禁閃過一絲小小的愧疚。
 
 人類真的有比較聰明嗎?
 有時候,不過是一種自以為是的無知罷了。

 雨天的日子有些苦悶,打這篇文章,與大家分享。哈!
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i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